在如今数字流音乐大行其道、全面普及的时代,黑胶唱片却并未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。相反,它凭借其独有的氛围感、仪式感,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玄学魅力,持续吸引着众多音乐发烧友的目光。
黑胶唱片的迷人之处,有一部分源于其播放过程中那些看似“不完美”的特质。当音乐从喇叭中流淌而出,伴随着沙沙的底噪、因灰尘而产生的炒豆声,亦或是偶尔出现的齿音失真,这些元素相互交织、融合,共同营造出了黑胶唱片独一无二的韵味。正是这份原汁原味的“不完美”,触动着我们的思绪,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最本真的模样。
近年来,黑胶市场迎来了复苏的春风,越来越多的黑胶唱机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。与数字流音乐的便捷、高效相比,唱片机所营造出的氛围感和仪式感,更加难以用言语精准地描述。每一次开启唱片机播放黑胶唱片,就如同开启一场专属的音乐盛宴。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差异,都可能带来稍有不同的听感,而这恰恰就是黑胶唱片的魅力核心所在。
除此之外,黑胶唱片还代表着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。在黑胶的节奏里,你没办法快速切换歌曲,只能一首接一首地沉浸其中。这种不得不专注的状态,让音乐成为了生活中更具深度、更有温度的体验。对于那些想要走进黑胶世界的朋友来说,理解并适应这种生活方式,或许就是踏入黑胶奇妙世界的关键一步。接下来,我会分享一位黑胶爱好者的日常生活点滴,希望能给想要入坑的小伙伴一些参考。
黑胶慢生活
在播放黑胶唱片前,我们还是得简单聊一聊现在唱片的情况,让播放前的仪式感更加完整。
黑胶唱片诞生于上个世纪,并在音乐播放领域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。然而,随着CD这一新兴事物的横空出世,黑胶唱片的地位逐渐受到冲击,慢慢被边缘化。
黑胶唱片采用的是模拟的记录形式,与数字录音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。这种模拟形式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音乐的细节,因此被视为原音重现的一种播放形式。由于早期的唱片大多呈现出黑色外观,所以人们便习惯性地将其统称为黑胶唱片。
尺寸涵盖了7寸、8寸、10寸以及12寸。在转速格式方面,有33又三分之一转、45转和78转。其中,最为常见的当属33又三分之一转的12寸黑胶,也就是LP。这种规格的黑胶每一面大约可以录制5至6首歌曲,两面加起来总共能够存储10至12首歌曲。
现代黑胶唱片(除78转的虫胶唱片外)主要由聚氯乙烯(PVC)制成,材质本身无色透明。黑胶唱片使用碳粉作为染色剂,因此呈现出黑色。
然而,出于美观或市场的需求,厂商们开始尝试用其他染色剂来替代碳粉,这使得黑胶唱片的色彩变得五彩斑斓,极大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。但由于传统染色剂的颗粒稳定且具有防静电特性,所以在音质方面,一直存在着“黑胶优于彩胶”的说法。
不过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,彩胶的音质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,逐渐逼近黑胶的水平。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来说,已经很难察觉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音质差异了。因此,从收藏的角度来看,彩胶也成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。当然,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获得最佳的播放体验,那么黑胶仍然是当下的首选。
画胶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黑胶唱片,它是通过在唱片中间夹入一层带有图案的膜,经过上下两个透明盘胚压制而成的。这种设计使得画胶在视觉上极具观赏性,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收藏价值,有些甚至还带有独立编号。然而,画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,它的音质在各类黑胶唱片中是相对较差的,而且唱片的耐用性也不高,碟面容易出现不平整的情况。
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聆听音乐,那么建议选择最为普通的黑胶碟片。若追求视觉效果或收藏价值,那么彩胶或者画胶会是不错的选择。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收藏家,可以进一步探索首版、再版和复刻版之间的差异。
思绪随着韵律缓缓沉降
如今的唱片市场虽不如往昔繁盛,但每一张黑胶都凝结着独特的艺术价值。在播放唱片前,不妨先让指尖轻抚过唱片的纹路,感受沟槽承载的时光印记。真正的音乐应该被看见、触摸,乃至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油墨光泽。这种充满触觉体验的交互过程,本身就是对机械美学最诗意的朝圣。
唱片对准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转盘的中轴放下,当唱针缓缓落下,沙沙的底噪仿佛在提醒着我们,此刻即将开启的,是一场跨越介质的听觉旅行。这份仪式感,正源于对物理媒介的珍视,以及对音乐纯粹性的虔诚守护。
轻旋音色调节旋钮,随后将音量细调至使耳膜微颤的临界点。当《亲密爱人》的旋律自唱针下缓缓流出,那模拟信号特有的沙沙底噪,与王若琳那介于梦与醒之间的独特声线交织缠绕,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解构音乐。
人声的唇齿摩擦声被巧妙地放大,呈现出一种仿佛可以触碰的质感,令人不禁沉醉在这份旧时光里。有种微醺的浪漫氛围,悄然弥漫于整个房间。
当《La Isla Bonita》的旋律自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中缓缓流淌而出,那模拟音源所独有的温暖底噪与弹性十足的鼓点相互交织,仿佛瞬间将我带回了1987年。
在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的演绎下,鼓点声所呈现出的节奏感极为出色。当拨动音色控制旋钮时,可明显感受到低频量感的提升,而在此刻,人声的细节却并未因此而失真,Madonna在咬字时所发出的齿音摩擦声清晰入耳。
偶然间响起的“炒豆声”,并非唱片机的瑕疵,而是黑胶唱片所特有的时光印记,它如同在老照片边缘发现的霉斑,那不完美中的真实感。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美学体验,正是数字流媒体所永远无法企及的浪漫。
唱片在光线中匀速旋转,纹路里流淌着毫无滞涩的音乐,没有跳针的惊扰,没有卡帧的断裂,只有秒针般精准的33又三分之一转。每面5-6首曲目的容量像精心设计的时光胶囊,当唱针落下的那刻起,便注定要依次解锁这些被封存的旋律。这种不可逆的线性叙事,反而让每次选曲都成为庄重的仪式。
有时我会凝视着旋转的唱片,看那些凹槽将光线切割成流动的银河,任思绪随着《不由己》的韵律缓缓沉降。
铁三角AT3600动磁唱头原本略显保守的高频表现,在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的调校下,总算在高音方面增色不少。
在播放《Fly Me To the Moon (Yoko Takahashi Acid Bossa Version)》这首曲子时,沙锤的颗粒感被细腻地还原,同时人声部分更是呈现出令人惊喜的亮度与通透。尽管声场规模仍较为紧凑,但凭借着出色的分离度,人声与乐器的层次关系得以清晰展现。
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这种一体式机型,特别适合用于书房、卧室等私密空间。午后时光,当您沉醉于书海之中,那轻柔的爵士乐韵,如细腻的流水般悄然渗入,为阅读之旅增添一抹独特的韵律。而当夜幕降临,用舒缓的古典乐章将空间轻轻填满,那温暖而细腻的模拟音,仿佛拥抱着整个房间,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听觉享受。
如果对音质有着更高的追求,或者希望在客厅、工作室等更为开阔的空间内举办一场黑胶沙龙。那么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的RCA音频接口将发挥重要作用。通过简单的连接,就可以释放出更为澎湃的声场表现,带来Hi-Fi级的听觉盛宴。
打破复古刻板后的轻奢格调
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在包装设计上尽显贴心与周全,选用大尺寸包装箱,内部防护措施充分彰显了该品牌一贯秉持的严谨态度。包装箱的四周被高密度泡沫紧密填充,而且每一个配件都被单独放置于塑料袋中包裹,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。
打开包装箱,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极为丰富的配件组合。除了唱片机主机、说明书以及电源适配器之外,还配备了转盘、保护盖、配重块、防滑垫,保护盖支架,甚至还有RPM转换器等。
RPM转换器是用于播放7英寸45转大孔唱片上的,只不过这类唱片在如今的主流市场中已经比较罕见了。
毕竟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为一体式设计,其体积自然不会小巧,尺寸规格达到了440mm x 360mm x 175mm。尽管该品牌也推出了便携款式的唱片机,但鉴于我个人并无移动使用的需求,常规的摆放款对我而言更为合适。
此次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在外观设计上,采用了暖白色荔枝纹皮革进行包覆。比起之前的木纹风格,我更钟情于这次的设计。它不仅散发着典雅的气息,还增添了几分轻奢的格调。
曾经,复古几乎是唱片机的代名词。但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此次大胆创新,运用简约的现代设计语言,再次打破了人们对唱片机的复古刻板印象。
尤其是顶部那一片式磨砂保护盖的独特设计,巧妙地营造出了多元而丰富的空间感。再搭配上全铝唱盘,两者相得益彰,将时尚元素与实用性完美融合。这种材质与工艺的结合,既满足了音响发烧友对音质的苛刻要求,又契合了当代家居对简约美学的追求。
在前脸装饰构件下是由两个2英寸的10W高音扬声器,以及两个2.5英寸的15W低音扬声器,构建成的全频音响系统。或许有人要说,一体式唱片机会因为播放时的震动而影响到上方的唱片媒介。从我前一代的使用来看,Syitren在减震技术上还是有独到优势的,在播放稳定性这件事上根本无需担心。
能够最直观地展现减震效果的,是位于底部支撑的四个脚钉。这些脚钉采用了厚重且稳定的橡胶材质,通过橡胶吸震垫的设计,有效地吸收了振动能量,进而降低跳针风险。而金色环圈装饰,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美观度,更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气质。
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支持7寸、10寸、12寸,共计三种唱片规格。其中播放7寸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RPM转换器,将大孔转换后才可装在中轴上。
目前黑胶唱盘主要采用三种驱动方式:直接驱动式、皮带传动式和惰轮式驱动。其中,皮带传动式凭借其优异的减震性和稳定的转速表现,在市场上占据着较高的份额,而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就是这种颇受欢迎的传动方式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所配备的是自家研发的S5机芯,历经了多代机型的市场检验,稳定性十分出色。
唱臂作为唱片机的关键组成部分,其性能优劣对声音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为了实现更优的声音效果,特意选用了具有轻巧且坚固特性的碳纤维材质来打造唱臂。
实测215mm(9英寸)的短臂设计,配合侧置的升降杆控制机构,可实现精准的播放/暂停操作。
同时,为了保证唱臂在不使用时的稳固性,支架上也保留着锁扣设计。当需要调节唱臂压力或者搬运唱片机时,这个锁扣就会发挥重要作用。
唱头是与音色紧密关联的重要部件,常见的唱头类型包括动圈(MC)、动磁(MM)和动铁(MI),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选用的是来自铁三角(Audio - Technica)的AT3600L动磁唱头。这款唱头运用了椭圆钻石针尖技术,负载电阻为47kΩ,针压范围1.5g-2.5g之间,使用寿命大概在300至400小时,是众多HIFI发烧级入门爱好者的首选产品。由于是可替换式设计,所以唱针的维护与维修成本也较低。
在控制面板设计这一块采用了黑银的双色拼接设计,将播放/暂停按键、3.5mm耳机孔、模式指示灯和功能调节区域划分开,操作体验更直观。
而三旋钮的配置,包含了音量调节,音色控制,33转速和45转速调节,以及蓝牙模式切换。
唱片机的背面放置着各种输入接口,布局从左至右依次为电源插口、输出模式开关、AUX输入插口、RCA输出口。其中“输出模式开关”可在PHONO与LINE中切换,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启用前置放大器。如果拥有更好的功放,可拨至PHONO位。
没有复杂繁琐的调试过程
尽管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属于一体机型,但当拿到时还是需要进行一番简单的自行组装。
第一步是把全铝转盘对准中轴缓缓放下,随后将表面的防滑唱片垫取下来。接着轻轻转动转盘,让铝盘上带有红丝带的开口位置与电机马达的滑轮对齐。之后轻拉红丝带,使转盘下方的皮带顺利挂到滑轮之上。
仔细检查一番,确保皮带没有出现折叠或者缠绕的情况,然后再把丝带抽掉。最后,手动旋转唱盘,测试一下顺滑度后,再把防滑唱片垫重新放回转盘上。
接下来是取出配重块,将其直接旋转到唱臂的尾部。当听到“哒”的一声清脆声响时,就意味着唱臂已经完成调平啦。这种没有刻度的调平方式,大大降低了新用户的学习成本。
可别小瞧了针压调节这一步骤,针压过大或者过小,都会对播放出来的音质产生不良影响,更严重的是,还可能会对唱针和唱片造成损伤。而现在采用这种简单易操作的“傻瓜”式方式,无疑是设计上的一大进步。
最后一步,将磨砂保护盖稳稳地对准中轴放下,至此,赛塔林 Sevia 黑胶唱片机的安装就大功告成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保护盖支架的使用。它有前后两个槽,后面的槽用来放置保护盖,前面的槽则是用来放置唱片的。
需要注意唱片不能直接裸放在槽里,而是要连同封套包装一起放置在槽内,并且要在后面槽位有搁置保护盖的情况下,以免损害到唱片。
我的个人推荐
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,巧妙地将经典韵味与现代科技完美交融,让黑胶音乐那独特的魅力近在咫尺。它配备了开箱即用的预校准唱臂系统,无需进行复杂繁琐的调试。我们只需完成“放置唱片、抬起唱臂、按下播放”这三个简单步骤,便能立即享受醇厚动人的模拟音质。
无论是资深的音乐发烧友,还是刚刚踏入黑胶音乐世界的新手,都能毫不费力地体验到“唱片划过针尖”这一充满仪式感的过程,让每次聆听都成为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。
不仅如此,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还具备蓝牙连接功能,这使得音乐的选择不再局限于黑胶唱片。它充分拓展了使用场景,在保留黑胶音乐经典韵味的同时,兼顾了数字音乐的便捷。
在这个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飞逝的时代,不妨暂缓生活的匆匆脚步,用赛塔林Sevia黑胶唱片机为枯燥的日常增添一段慢记忆。
喜欢就点个关注吧!我是尼古拉斯lalala,持续分享有趣好物~